由浙江林學院副教授王國林歷經三年采訪、跟蹤、調查并整理的《失地農民調查》日前由于新華出版社出版,該書也是我國首部農民失地調查專著。
王國林說,人多地少是中國的基本國情,然而僅1996年至2003年間,全國減少耕地1億畝。現在全國人均耕地僅1.41畝,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糧食安全問題已經擺到了我們面前,而耕地減少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沿海地區良好的農地,為了城市擴展需要和工業開發需要變為建設用地。
曾以出版《轟炸東京》、《浙西戰時施政》、《東南抗戰前哨》等愛國主義教育專著而知名的浙江林學院王國林副教授,一直以來堅持關注農民失地問題。三年前,作為社會學研究專家的他,受費孝通研究江村現象的影響,開始著手調查農村失地現狀以及失地農民的生存情況。在此期間,他在浙江大學、浙江社會科學院以及浙江林學院有關專家的支持下,以沿海某縣為例,深入調查了該縣57個村,采訪了900多位農民,形成30多萬字的調查報告。
王國林通過調查發現,濫占耕地的原因在于簡單化的經營思路,以地生財,有的地方依靠出讓土地的收入占財政收入的60%以上,而部分地方非法征用良田搞建設,卻給農民造成的損失達到2萬億元。與此同時國務院多次頒發建設用地審批禁令,但是以消耗耕地資源求發展的方式沒有徹底改變,這與中央提出的科學發展觀背道而馳。他提出,全社會都應該審視這一切,接受教訓,嚴格管理,抑制占地沖動,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耕地。
了解到王國林調查失地工作的情況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韓俊專門向王國林要去調查報告為本書題寫了序言,給予了王國林的調查報告的出版大力支持。韓俊說:“中國每年通過土地流入城市的財富是驚人的,我們現在正在實施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偉大工程,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明確界定農民的土地權利,讓農民真正感到自己是土地的主人,讓農民真正享受土地增值收益,應該是推進新農村建設要解決的首要問題。”韓俊希望,《失地農民調查》提供的生動案例,反應了農民的心聲,可以喚醒全社會對農民土地問題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