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這里還是一片荒山,現在滿山遍野都綻放著鵝黃色的決明花,在這些決明花中間,點綴著一株株翠冠李苗,宛如一幅美麗的圖畫,常常引得路人駐足觀看。而把這片荒山變成如此美麗的,竟是一名普通的女教師。
她叫謝云,浙江林學院園林藝術課程的專業老師。
2005年初,浙江省科技廳等單位要在浙江林學院招聘科技特派員。一直從事植物、花卉研究的謝云了解到這一情況后,立即報了名,要求到最艱苦的山村從事科技服務工作。
當年5月,當她被分配到麗水青田縣季宅鄉擔任科技特派員時,她發現:這里九山半水半分田,海拔超過400米,除了幾畝還不夠解決溫飽問題的水稻外,最好的“經濟作物”就是番薯了,人均收入不到2000元。看到這樣的情景,謝云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盡自己的能力,幫助這里的農民改善生活。
她先走訪了98家農戶,獲得了當地植物生長、經濟來源等方面的第一手資料。在調查中,她還獲悉這樣一件事情:當地政府為幫助村民脫貧,免費給村民提供了很多種羊,可是村民隨便把羊放養在山上,結果羊幾乎把山坡上的草都吃光了。沒了草,羊也紛紛被村民殺了吃,剩下的幾只,也因為沒有技術,全部病死了。一件好事情,由于沒有專家指導,最終只好以失敗告終。
得知這個事情后,更加堅定了謝云要幫助這里的百姓致富的決心。
三個月的調查結果告訴謝云,在這塊土地上完全可以建立一個生態果園。她決定先在南坑村茅山自然村建一個示范果園。
然而,萬事開頭難。一沒土地,二沒勞力,一個弱女子,要在這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建設一個生態果園談何容易。一開始,當地農民聽說省里派來的專家,要在他們村里搞生態果園,都非常興奮,各家各戶都把在外打工的強勞力叫回來。但當他們了解到開發果園需要大量投入,且前幾年只有投入沒有產出,大部分農戶開始反悔了。
經過幾天的思考,謝云作了一個重大的決定:從自己的科研經費里拿出錢來,帶農民出去考察,讓農民通過實地查看,了解生態果園的發展前景。
農民考察隊先后前往縣科技局、林業局、農業局,與相關專家進行座談,同時又前往云和縣的萬畝雪梨基地、麗水市的萬山鄉科技農林園區現場觀摩,實地感受。看到當地的環境資源比自己的老家還要差,但是當地農民利用科技,辦起了生態果園、科技園,一個個住進了別墅,開上了小車。村民們再也坐不住了,紛紛要求馬上開工。
在村民的強烈要求下,生態果園的面積從計劃的200畝,一下子增到287畝,先后種上了翠冠李、甜柚橘等各類果樹。而且還在果園旁邊建起了沼氣池,幫助農戶開展生態養殖。
接著,謝云又了解到,目前決明種子在市場上十分走俏,按市場價40元/公斤計,每畝一般能夠產150公斤,那么一畝的產值可達6000元。
2006年春天,經過多方聯系,謝云找到了杭州綠源園藝公司,并與其簽定了收購協議:南坑村引進、種植綠源公司的決明,其收獲的所有決明種子,全部由綠源公司收購,以后產出的水果,該公司也負責銷售。
有了這一保證,村民的信心更足了。
然而,這時新的問題又出現了:村民每家投入的土地面積不一樣,每個人的勞動能力不一樣,每人參加勞動的時間也不一樣,如何管理?
謝云召集全體村民開會討論,最終形成決定:成立合作社。整個合作社在董事會領導下運作,同時成立監事會進行監督。所有村民的土地、勞力以及資金投入,全部以股份的形式加入。經過民主選舉,當地具有一定號召力和影響力的邱榮華被選為第一任董事長。
為了將生態果園真正建設成為生態的果園,謝云積極鼓勵施用雞糞、豬糞等有機肥料;為了獲得更多的有機肥料,她又鼓勵農戶進行中等規模的養殖。目前很多農戶已開始養牛、養羊、養豬。看著合作社開始紅火,鄰村的村民也開始來了解情況,有的還強烈要求加入合作社。
地上種果樹,果樹下種決明,決明葉子和藤作豬、牛、羊的飼料,豬、牛、羊的糞產沼氣,沼氣用作農戶做飯的能源,沼渣作為有機肥料。一個想象中的生態果園,在謝云的努力下,已初現雛形。
為了心中那個美麗的果園,年近40的謝云一年中大半時間在農村,不得不拋下只有11歲的兒子,放棄了職稱晉升的機會,但當一年的特派員工作結束可以回校的時候,她卻再一次寫上了申請書:我要繼續做下云,要等到生態果園真正結出果實來,看到農民真正富裕起來。
2006年6月1日,作為新一批科技特派員,謝云再次背起行囊,去繼續實現她的夢想………
http://211.155.224.15:8005/viewnews.asp?a_id=15627 《農村信息報》:2006.8.23